在鈦民用產品行業(yè),技術含量高、加工成本高、市場推廣難一直是困擾企業(yè)的難題,在極力解決當下問題時,更應該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,唯有產品質量才能與鈦的健康特性相對應。
鈦作為最親近人體的金屬材料,本應成為最具賣點的產品,卻因小小的“忽略”讓產品大打折扣。近日,記者聽到一個吐槽消息:某品牌鈦電水壺內壁中有橡皮膠圈固定的卡扣。在眾多加熱壺品牌中,還沒有哪個水壺會有類似的現(xiàn)象,但此鈦水壺不知是處于何種考慮使用橡皮膠圈置設于加熱壺中,當水壺加熱到100攝氏度時,橡膠難免會釋放出有害物質,那鈦水壺的健康意義何在呢?鈦健康已然被橡皮膠圈“鎖喉”。其實,這并非個例,鈦產品或多或少會存在細節(jié)問題,但抹殺鈦健康細節(jié)的紅線碰不得。
目前,市面上的水杯、電水壺、鍋具等家用廚房系列產品大多是鐵、鋁、不銹鋼材料制造,近幾年,鈦制品商品也逐漸開始出現(xiàn)在市場中,但卻有不少消費者在嘗試過后重新選擇鐵、鋁、不銹鋼材料制造的傳統(tǒng)產品。小米眾籌的鈦炒鍋,曾紅極一時,但記者從多方了解得知,鈦鍋的銷量遠不及預期且退貨率高,多數(shù)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,認為鈦鍋雖然健康但頻繁粘鍋,使用效果不佳。是鈦不好還是不適合作日用品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比起鋁、不銹鋼等材料,鈦的起步才剛開始,在國內做鈦日用品的企業(yè)也少之又少,幾乎沒有生產標準可以參照,只能依靠自己摸索前行,這也更需要生產企業(yè)靜下心來,不急不躁,解決工藝瓶頸問題,做好細節(jié)工作,完善產品質量,再推出產品進入市場,使鈦真正“高端化”,讓價格與品質相匹配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突出強調了質量,要求大力提升發(fā)展質量,提出堅持質量第一等命題,也將質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成為今年發(fā)展的關鍵詞之一。同時,鈦民用產品企業(yè)還需不斷解決產品工藝問題,學習借鑒行業(yè)外優(yōu)秀生產企業(yè)經營管理經驗,在產品細節(jié)中狠下功夫。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話是這樣說的:“對于產品來說,不是100分就是0分。”任何產品,只要有一絲一毫的質量問題,就意味著失敗。作為鈦商,不僅要了解市場,了解客戶,更要了解用戶訴求,這樣才會有更多生存空間,對于目前市場產品存在的各種問題,也是鈦企業(yè)“摸底”市場的一次機會,知道問題出在哪,集中精力去解決,逐步拉近鈦與高品質之間的距離。